Sprout in Motion WhatsApp

幫助孩子睡得更好:應對睡眠挑戰與共睡的利與弊

Orlane Villarta Marketing Manager
作者
Orlane Villarta

2025年11月07日

1 分鐘 閱讀時間

如果您的孩子入睡困難、夜間頻繁醒來,或早晨起床很難,您並不孤單。睡眠挑戰是許多家長最常見的育兒困擾之一——從幼兒到青少年,都可能遇到各種睡眠問題。

睡眠不僅是休息,更是健康成長、學習與情緒調節的關鍵。讓我們結合科學研究,了解孩子睡眠的常見問題、共睡的利與弊,以及家長能為孩子(和全家)帶來哪些改善睡眠的實際幫助。


為什麼睡眠如此重要

良好的睡眠不僅能防止孩子鬧脾氣。睡眠對記憶力、注意力、情緒調節和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研究顯示,睡得好的孩子在管理情緒、專注學習以及抵抗疾病方面都更有優勢。

發表於《兒科學》(Pediatrics)的一項權威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注意力、行為和學習問題(Owens et al., 2012)。即使是小小的睡眠不足,長時間累積也會成為大問題。


常見睡眠挑戰

  1. 入睡困難

許多孩子難以安靜下來入睡。焦慮、睡前使用電子螢幕、不規律的作息都可能影響入睡。研究發現,電子螢幕(尤其是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影響孩子的睡意(Hale & Guan, 2015)。

  1. 夜間覺醒

幼兒夜間醒來很常見,可能與發展階段、做惡夢或某些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有的孩子還會養成需要父母陪伴才能再次入睡的習慣。

  1. 早醒或難以起床

有的孩子天還沒亮就醒,有的孩子早晨怎麼叫都叫不起來。研究顯示,青少年生理時鐘會自然延後,所以他們更容易晚睡晚起,早起特別困難(Crowley et al., 2018)。

  1. 睡眠焦慮或惡夢

環境變化、壓力或可怕經歷都可能導致睡前焦慮或惡夢。研究顯示,焦慮程度較高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入睡和維持睡眠的困難(Alfano et al., 2007)。


共睡(Co-sleeping):不同年齡段的利與弊

共睡,即父母與孩子同床或同房睡覺,在世界各地家庭中都很常見。關於共睡,既有文化傳統,也有科學研究的支持與質疑。讓我們看看不同年齡階段的優缺點:

嬰幼兒期(0-3歲)

優點:

  • 研究顯示,嬰兒與父母同房(但不同床)能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的風險(Moon et al., 2016)。
  • 共睡有助於母乳餵養、夜間照料,增進親子依附。

缺點:

  • 嬰兒與父母同床會增加窒息、意外傷害和SIDS的風險,特別是在父母吸菸、飲酒或極度疲勞時(Task Force on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2016)。
  • 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嬰兒與父母同房但不同床,至少6個月,最好到1歲。

學齡前與學齡期(3-12歲)

優點:

  • 有些家庭發現,共睡可以緩解孩子夜間恐懼、分離焦慮,增強安全感。
  • 在某些文化中,共睡是家庭連結的重要方式。

缺點:

  • 長期共睡可能導致孩子形成「入睡連結」(需要家長陪伴才能入睡),增加夜間覺醒頻率,影響孩子獨立入睡和自我安撫能力(Mindell et al., 2010)。
  • 可能影響父母自己的睡眠品質和親密關係。

青少年期(12歲及以上)

青少年通常更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持續共睡較為少見。如果此時還經常依賴共睡,可能反映出情感或心理需求,建議家長多溝通,必要時諮詢專業人士。


具科學原理的建議

  1. 建立規律的作息

每天同一時間上床和起床(包括週末)能幫助孩子調整生理時鐘。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根據年齡設立合適的睡覺與起床時間(Paruthi et al., 2016)。

  1. 營造溫馨的睡前儀式

有規律及舒緩性的睡前流程(如洗澡、講故事、聽輕音樂)有助於孩子入睡。研究顯示,有睡前儀式的孩子入睡更快,睡眠品質更高(Mindell et al., 2009)。

  1. 限制睡前螢幕時間

建議睡前至少一小時關閉電子設備。研究證實,晚上減少螢幕暴露能幫助孩子更快入睡並提升睡眠品質(Hale & Guan, 2015)。

  1. 鼓勵白天活動和自然光照

戶外活動和日曬有助於調節生理時鐘,讓孩子晚上更容易入睡(Chaput et al., 2016)。

  1. 關注焦慮與夜間恐懼

如果孩子對睡覺有焦慮,白天多與他們溝通安慰。對於持續的惡夢或睡前恐懼,可以考慮尋求兒童心理專家的協助。

  1. 從共睡過渡到獨立睡眠

如果希望讓孩子從共睡過渡到獨立睡眠,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例如父母先陪在房間,逐漸拉遠距離,或給孩子一個特別的安撫物。研究發現,溫和漸進的方式有助於孩子適應獨立入睡(Mindell et al., 2010)。


什麼時候需要尋求幫助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以下情況:

  • 大聲打鼾,
  • 睡覺時呼吸暫停,
  • 白天極度嗜睡,
  • 或者睡眠問題持續數週以上,

建議及時諮詢兒科醫師或睡眠專家。如對共睡的安全性有疑慮,也可以向醫師求助。


結語

每個家庭的睡眠安排都不一樣,關鍵是選擇安全、健康、適合全家的方式。不論是共睡還是獨立入睡,只要科學、安全、尊重孩子成長階段,就是最適合的選擇。

睡眠問題會影響全家,但只要有耐心和愛,大多數孩子的睡眠會慢慢改善。瞭解科學原理、堅持溫和規律的習慣,能幫助孩子養成終身受益的健康睡眠習慣。

請記住,您並不孤單——每一個改善的細節,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一步。

我們的註冊心理學家、心理健康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提供的服務可能可以獲得某些保險計劃的報銷。請查看您的保險覆蓋範圍。我們可以為您提供有關治療的信函,以供保險用途。在您的第一次預約之前,請確認您是否需要家庭醫生或全科醫生的轉介信。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