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在今年十一月於啟德茁壯成長!
我們很高興地宣佈,我們的新中心將於今年十一月開幕,讓我們的團隊更貼近全香港的家庭。
2025年11月07号
1 分钟 阅读时间
如果您的孩子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或早晨起床很难,您并不孤单。 睡眠挑战是许多家长最常见的育儿困扰之一——从幼儿到青少年,都可能遇到各种睡眠问题。
睡眠不仅是休息,更是健康成长、学习与情绪调节的关键。 让我们结合科学研究,了解孩子睡眠的常见问题、共睡的利与弊,以及家长能为孩子(和全家)带来哪些改善睡眠的实际帮助。
为什么睡眠如此重要
良好的睡眠不仅能防止孩子闹脾气。 睡眠对记忆力、注意力、情绪调节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显示,睡得好的孩子在管理情绪、专注学习以及抵抗疾病方面都更有优势。
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的一项权威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注意力、行为和学习问题(Owens et al., 2012)。 即使是小小的睡眠不足,长时间累积也会成为大问题。
常见睡眠挑战
许多孩子难以安静下来入睡。 焦虑、睡前使用电子屏幕、不规律的作息都可能影响入睡。 研究发现,电子屏幕(尤其是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影响孩子的睡意(Hale & Guan, 2015)。
幼儿夜间醒来很常见,可能与发展阶段、做恶梦或某些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关。 有的孩子还会养成需要父母陪伴才能再次入睡的习惯。
有的孩子天还没亮就醒,有的孩子早晨怎么叫都叫不起来。 研究显示,青少年生理时钟会自然延后,所以他们更容易晚睡晚起,早起特别困难(Crowley et al., 2018)。
环境变化、压力或可怕经历都可能导致睡前焦虑或恶梦。 研究显示,焦虑程度较高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入睡和维持睡眠的困难(Alfano et al., 2007)。
共睡(Co-sleeping):不同年龄段的利与弊
共睡,即父母与孩子同床或同房睡觉,在世界各地家庭中都很常见。 关于共睡,既有文化传统,也有科学研究的支持与质疑。 让我们看看不同年龄阶段的优缺点:
婴幼儿期(0-3岁)
优点:
缺点:
学龄前与学龄期(3-12岁)
优点:
缺点:
青少年期(12岁及以上)
青少年通常更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持续共睡较为少见。 如果此时还经常依赖共睡,可能反映出情感或心理需求,建议家长多沟通,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
具科学原理的建议
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包括周末)能帮助孩子调整生理时钟。 美国儿科医学会建议根据年龄设立合适的睡觉与起床时间(Paruthi et al., 2016)。
有规律及舒缓性的睡前流程(如洗澡、讲故事、听轻音乐)有助于孩子入睡。 研究显示,有睡前仪式的孩子入睡更快,睡眠质量更高(Mindell et al., 2009)。
建议睡前至少一小时关闭电子设备。 研究证实,晚上减少屏幕暴露能帮助孩子更快入睡并提升睡眠质量(Hale & Guan, 2015)。
户外活动和日晒有助于调节生理时钟,让孩子晚上更容易入睡(Chaput et al., 2016)。
如果孩子对睡觉有焦虑,白天多与他们沟通安慰。 对于持续的恶梦或睡前恐惧,可以考虑寻求儿童心理专家的协助。
如果希望让孩子从共睡过渡到独立睡眠,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父母先陪在房间,逐渐拉远距离,或给孩子一个特别的安抚物。 研究发现,温和渐进的方式有助于孩子适应独立入睡(Mindell et al., 2010)。
什么时候需要寻求帮助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以下情况:
建议及时咨询儿科医师或睡眠专家。 如对共睡的安全性有疑虑,也可以向医师求助。
结语
每个家庭的睡眠安排都不一样,关键是选择安全、健康、适合全家的方式。 不论是共睡还是独立入睡,只要科学、安全、尊重孩子成长阶段,就是最适合的选择。
睡眠问题会影响全家,但只要有耐心和爱,大多数孩子的睡眠会慢慢改善。 了解科学原理、坚持温和规律的习惯,能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健康睡眠习惯。
请记住,您并不孤单——每一个改善的细节,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