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該擔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早期預警信號與家庭安全計劃
2025年10月29日
0 分鐘 閱讀時間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正日益成為公共衛生關注的重點。抑鬱、焦慮、自我傷害和自殺念頭等問題,常常在青春期這一充滿變化和脆弱的階段出現。及早識別預警信號,並與家庭共同制定安全計劃,是預防危機、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效策略。
識別早期預警信號
早期預警信號是指青少年在行為、情緒或思維方面出現的細微變化,這些變化可能表明他們正在經歷心理健康困擾。早發現、早介入,可以在問題加重前及時提供幫助。常見的早期預警信號包括:
- 情緒變化: 持續的悲傷、易怒或情緒波動,持續數週不見好轉。
- 社交退縮: 對朋友、家人或原本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
- 作息或飲食改變: 睡眠或飲食習慣發生明顯變化。
- 學業成績下降: 成績突然下滑或失去學習動力。
- 冒險行為增多: 濫用酒精或藥物、魯莽駕駛或不安全性行為。
- 身體不適頻繁: 經常頭痛、肚子痛或出現其他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
- 表達絕望感: 說自己沒有價值、感到無助或提到「活著沒有意義」。
家長、照護者和老師應密切關注這些信號,特別是當多種信號同時出現或與孩子平時表現有很大差異時。
溝通的重要性
開放、真誠的溝通是及早發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基礎。青少年未必願意主動表達困擾,所以營造一個讓他們感到安全、可以傾訴的家庭氛圍至關重要。家庭成員應定期與孩子交流,關心他們的感受、朋友和日常經歷,做到不批判、真心聆聽。一旦發現異常,要以同理心認真對待孩子的話語。
安全計劃:家庭的共同應對方案
安全計劃是一份由青少年與家庭成員共同制定的個人化、實用計劃,幫助他們在情緒低落或危機時刻有效應對,預防自傷或自殺等極端行為。安全計劃為青少年提供了應對和尋求幫助的具體方法和資源。
安全計劃的主要內容
- 識別預警信號: 列出孩子個人在情緒危機來臨時可能出現的信號(如自我隔離、焦慮加重、談論絕望等)。
- 應對策略: 制定健康的情緒調節方法,如深呼吸、寫日記、做運動或參與喜歡的活動。
- 支持網絡: 明確可以求助的信任對象,如家人、朋友、老師或心理諮詢師。
- 營造安全環境: 家庭應清理或妥善保管可能用於自傷的物品(如藥品、銳器等)。
- 專業求助途徑: 列出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危機熱線和急救服務的聯絡方式。
- 危機升級時的應對流程: 明確情況惡化時的緊急處理步驟,包括何時立即尋求外部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