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螢幕時間與成長中的大腦:家長必知重點(特別針對ADHD)
2025年10月23日
1 分鐘 閱讀時間
在現今數位時代,螢幕無處不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甚至是智慧手錶。孩子與青少年在科技包圍下成長,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並存。對於父母、照護者與教育者來說,如何為孩子找到適當的螢幕使用平衡,常常令人感到困惑。制定實用且符合發展階段的螢幕時間指引,對於促進健康發展、保護身心福祉及建立良好數位習慣至關重要。
為什麼螢幕時間很重要?
螢幕已成為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包括學習、娛樂、社交與創造力的發揮。然而,過度或不當的螢幕使用,可能影響睡眠、運動、社交技巧以及情緒健康。關鍵不僅是在於限制時間,更要確保螢幕活動具有質量、目的與平衡。
各年齡層的螢幕時間指引
嬰幼兒(0-2歲):
- 建議: 18個月以下避免螢幕時間,僅限與家人視訊。
- 原因: 嬰幼兒透過與照護者及周遭環境的直接互動學習最佳。被動看螢幕可能妨礙語言及社交發展。
學齡前兒童(2-5歲):
- 建議: 每天約1小時高質量、適齡節目,並由成人陪同觀看。
- 原因: 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有引導的螢幕使用,親子共看有助於學習與互動。
國小學童(6-12歲):
- 建議: 每天娛樂性螢幕時間以1-2小時為限(不包括學校作業)。
- 原因: 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時間進行運動、功課、閱讀和實體社交。應鼓勵多元離線活動。
青少年(13-18歲):
- 建議: 為非學業用途的螢幕使用設立一致的規範,並鼓勵健康使用習慣。螢幕活動的質與目的比嚴格的時限更重要。
- 原因: 青少年會利用螢幕學習、社交與自我表達。應協助他們發展自我管理、數位素養及批判性思考。
特別提醒:ADHD孩子更易沉迷螢幕,家長怎麼辦?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及青少年,更容易發展出問題性的螢幕使用習慣,甚至出現螢幕成癮。他們的大腦對於即時獎勵與刺激(如電玩、社群媒體、短影音)特別敏感,因此更難自主停止或自我調節。
為什麼ADHD孩子特別容易受影響?
- 衝動性高: ADHD孩子較難主動停止螢幕活動,尤其是那些即時回饋強烈的內容。
- 過度專注: 有些ADHD孩子會在螢幕活動中極度專注,導致忽略時間或其他重要事務。
- 轉換困難: 從螢幕切換到其他活動對他們來說尤其困難。
家長可以怎麼做?
- 建立明確且一致的規範: 使用計時器或家長監護工具,幫助孩子遵守約定好的螢幕時間。
- 結構化日常作息: 維持有規律的作息,讓螢幕、作業、家務、運動與家庭時間取得平衡。
- 使用視覺化計畫表: 視覺提示與表格可協助孩子理解何時、可以用多少螢幕時間。
- 鼓勵替代活動: 積極引導孩子參與無螢幕的興趣與活動,如運動、藝術、戶外遊戲等。
- 以身作則: 家長自身也要展現良好的螢幕使用習慣,並與孩子一起參與離線活動。
- 提前預告轉換: 螢幕時間結束前給予提醒,幫助孩子心理準備。
- 嚴選內容與監督: 確保觀看內容適齡,並關注網路互動是否安全、正面。
- 尋求專業協助: 若螢幕使用已影響日常生活,請諮詢兒科醫師、心理師或ADHD專家。
健康螢幕使用小貼士
- 以身作則: 孩子會觀察大人行為。家長自身要展現平衡且有意識的螢幕使用。
- 設立無螢幕區域: 用餐、臥室和家庭聚會時不使用螢幕,促進親子互動與良好睡眠。
- 優先睡眠與運動: 確保螢幕不干擾到每晚8-10小時的睡眠與每日運動。
- 共同參與: 與孩子一起觀看、遊玩或探索數位內容,並討論所見所聞,培養批判思考。
- 規範明確,彈性適度: 使用家長監護工具並訂立日常規範,隨孩子成長逐步調整。
- 教導數位素養: 討論網路安全、隱私、善良互動及如何管理數位壓力。
家長需留意的警訊
- 學業表現下滑
- 開始疏遠朋友或家人
- 睡眠困難或情緒明顯改變
- 對離線活動失去興趣
若發現上述情況,建議重新檢視螢幕習慣,必要時可尋求兒科醫師或心理專業協助。
結語
螢幕時間已是現代兒童與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透過制定切合發展階段的實用指引與身教,家長與教育者可以協助孩子善用數位資源,同時守護他們的身心健康。目標不是完全避開螢幕,而是學會聰明且健康地使用。